close

  1919年大聯盟總冠軍賽,當時聲勢如日中天的芝加哥白襪隊,隊內竟有球員因不滿老闆太過苛刻,而涉嫌打放水球,讓白襪隊意外輸給了當時實力較差的辛辛那提紅人隊,史稱「黑襪事件」。

eight  

(Eight Men Out封面劇照)

  當年的大聯盟,對球員來說並不是一個簽了個大合約後半輩子便不愁吃穿的環境。相反的,有些惡質的老闆甚至會藉故剝削球員。當時白襪隊的老闆Charles Comisky就是這麼一個小氣的老闆,在電影一開始,Comisky宴請了所有當地名人及媒體,炫耀自己擁有一支能問鼎冠軍的球隊,但當球員們拼盡全力贏球後回到休息室,等著他們的不是獎金,而只有幾罐啤酒。當時的白襪隊,在表面強盛的背後其實隱藏著爭端。高學歷的球員們時常瞧不起其他藍領階級的球員,隊上許多人也對老闆Comisky相當不滿,也因此,讓場邊的不肖賭徒們有可趁之機。

  於是,以一壘手Chick Gandil為交易的媒介,當年白襪隊的放水球疑雲,一共有八名球員參與其中。其中,最有名的便是直到在1951年過世前都否認自己曾經放水的明星外野手 "Shoeless"Joe Jackson。在電影裡,不識字的藍領明星Joe Jackson和三壘手隊友Buck Weaver,起初面對誘惑時態度模稜兩可,後來因良心發現而並未放水,只是當案件爆發後,面對組頭及隊友們指證歷歷,在法庭門口聽到小球迷那句悲憤的"Say it ain't so, Joe!”(說這不是真的!),啞口無言的Joe Jackson也只能默默離去,留下小球迷無助的佇立著。

  看完電影,心中沒有批判,反倒有不少感慨,原本該是堂堂正正爭奪總冠軍的系列賽,卻被過於現實的壓力左右。當時對大聯盟勞資關係的不健全,和賭徒黑道們的威脅利誘,一同造成了這起棒球史上的悲劇,在悲劇中受傷的,不僅是大聯盟官方和球團的形象、也不只是球員們再也無法踏進球場的遺憾,受傷最重的,還是球迷們力挺球隊但卻遭到球員背叛的心。

weaver  

(當年未放水但知情不報而同樣被逐出球界的Buck Weaver)

  對於棒球簽賭,我想台灣球迷應該都不太陌生。看完電影後,望著自己的部落格準備翻外電文時,偶然間我想起了內心深處除了NBA小牛隊以外的另一份熱情,想起了在球場內飛舞著的橘色氣球,想起了許多如果......

  如果當年馬力歐(Mario Encarnacion)沒有因病突然暴斃過世、如果當年誠泰的經營權沒有賣給某家黑道企業、如果當年在威脅與利誘下,有個可靠的管道讓球員們求救、發聲,那麼也許我最愛的誠泰在改個名字後還能出現在球場。台灣的棒球環境歷經太多次這樣的傷害,但仍然有許多認真的球員努力的守住球場、守住精采的比賽。今年,從年初的經典賽開始,台灣的職棒便一直努力要帶給球迷感動,很希望今後我們台灣的球迷可以再也不用經歷這樣的悲劇,可以不用再看到支持的球員背叛自己,可以放心且用心的為自己支持的球隊吶喊,而不用擔心哪天球員會突然被抓、球隊突然消失。

  現在,要在中職重新找一支球隊支持對我來說實在很難,但只要有前誠泰球員有好表現,我也為他們喝采。對於那些被黑道威脅利誘而出賣自己棒球魂的球員,身為球迷,怨恨中必定帶著一絲遺憾。只希望球員們萬一真的遇到利益上的兩難,能夠回想起自己內心深處的棒球魂,也能夠想起那句小球迷悲憤的“Say it ain’t so.。雖然台灣職棒的大環境還有待加強,但也不能成為球員出賣自己的藉口。至少為了自己也為了球迷,希望球員們別再誤入歧途。

black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凱文 的頭像
    凱文

    小牛迷凱文的部落格

   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